第三百二十四章 俗套之中(1 / 1)

杨林这种与上官沟通的方式,就好比后世每天去领导的办公室坐坐一样。聊聊自己的工作进度以及一些想法,再聊聊些其他的,至少领导能知道你对工作的态度和为人。逢年过节提着礼物再走动走动,即便他不喜欢你也是有好处的。这就是与上官相处的方法之一。

杨林对熊廷弼和张铨极为敬重和信任,除了汇报其他事情,还把如何接应刘兴祚投明的事情也一并报了上去。还在给张铨的信中提醒他注意一个叫孙得功的佐官。

说此人与李永芳熟识,平素互为“推心相惜”。常言说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”,其暗中与李永芳有勾结。今后建州贼虏攻袭广宁,若局势艰危难以支撑其必为内贼。希望张大人早做布置,小心被其暗算。

自熊廷弼来沈阳后,张铨便奉命移驻到广宁办公。他对杨林策反刘家兄弟是大力支持的,回信赞道:“大明边将多以武道为恃震慑外夷,少于权谋。折损人丁钱粮无计,徒耗国库。盖以李成梁镇守辽东以来,彼以家丁铁骑驰骋数十年,则建州贼虏之祸皆出自其蓄意养贼为患。今你少年忠义,感召刘氏立誓来归,善莫大焉。盖辽东诸将当以为例......”

可是张铨对孙得功一事却是不置可否,而是在信中询问杨林是如何得知孙得功这人的,是不是和他有过节;又为何对他有这样的评价?

杨林总不能说自己曾魂穿后世,历史上明明白白写着的。他便以据称俘虏供述为由,回信说不仅要注意孙得功,还要注意守备张士彦、黄进、石廷柱;千总郎绍贞、陆国志、石天柱这几人。他们中有人或是与孙得功交好;或是早年与建州贼虏有联系,均不得信任。务必要防患于未然,不可让这些人掌握军权与要职。

如果可能,尽可把这些人调往叆阳来,由自己对这些人进行监控和管束。或者将这些人各自调往他处严加防控,不使他们聚在一起共同谋事。

张铨接信后对杨林的话半信半疑,可警惕性还是有的。他一边回信给杨林放心不要担忧自己,一边派人暗中观察孙得功等人,发现并没有异常。以致他认为杨林的俘虏供述有误,便未在放在心上。而是回信告诉杨林要严密甄别消息真伪,万不可陷入敌方的反间计中。

杨林本想通过张铨先把孙得功这厮拿下,可是见张铨未信自己,心中不免一阵失望和懊恼。恨不得自己去广宁把孙得功这厮直接砍了。但是转念一想,现在说孙得功投敌也确实没有证据。反正这厮也跑不了,那么不如等日后再说。

熊廷弼得知杨林已经派人去接应刘氏兄弟,除了叮嘱他多加小心以外,又告诉杨林只管放手去做。刘氏兄弟要是能重返大明,那么建州贼虏的凝聚力将大受打击。他同时告诉杨林,近日又有一批军饷和物资运往叆阳,让他派人接应并清点好数目。

杨林对熊廷弼如此支持自己感激不尽,亲自带队至叆阳北境接应运输物资的队伍。双方见面后,他将几个包着山参、野山茶、东珠、鹿茸和貂皮的包袱,以及感谢的信件一并托付给押运官带给熊大人。

押运官知道熊廷弼的脾气,不敢转送礼物只敢转送信件。杨林一边塞给他一叠银票,一边说这些礼物是叆阳军民凑的一点儿心意,让熊大人务必不要推辞。因为没有熊大人的大力支持和关爱,叆阳在贼虏的铁蹄下万不能幸免。所以熊大人决不能寒了叆阳军民的心。

当押运官把这些话转述给熊廷弼的时候,这位经略大人指着杨林送的礼物当场就发起了火。大骂杨林滥用民意、贿赂上官,一定要把他按律严惩。

这把押运官的吓得匍匐在地一动不敢动,头上冷汗津津。正当他思虑要不要向熊大人坦白自己收了杨林银票的时候,却见对方一屁股坐在椅子上,一边骂着一边呼哧呼哧的喘粗气。他以为熊大人这是被气来病了,急忙起身去喊大夫。不料却被熊廷弼叫住了。

“本座没什么事,你不要大惊小怪乱了人心。”熊廷弼缓了缓道:“这趟公差辛苦你了,下去歇息吧。”

“是。”押运官见熊廷弼面色正常语气和缓,便应了一声转身离开。暗道杨参将给的银票是自己的了,看来以后有这好事儿还得主动点儿才行。

熊廷弼看着杨林送得几个包袱,不禁长叹一声道:“官场如此自古有之,任谁也不能独善其身。杨林此子的心思我自然知晓,若是不收其恐怕要寝食难安心里不托底。如今辽东诸将中也只有他是后起之秀。唉,那就再破例一次吧。只是想不到我熊飞白却也要落了这俗套之中.......”

熊廷弼展开杨林的信件,里面是他对叆阳今后的规划以及正在试种红薯、土豆、玉米等这些新作物的情况。另外还有铸炮一事的进展。末了杨林还不忘提醒他要注意身体不要过于操劳,送去的山参、野山茶有滋补功效,只要每天坚持饮用一些可以强身健体祛病防风。尤其是野山茶,是可遇不可求的珍品。

熊廷弼的家眷常年不在身边,再加上性格刚烈整日忙于公事,根本得不到亲人的慰藉。而杨林始终对他执晚辈礼,每每来信都是嘘寒问暖极为体贴。这让他多少都能感受到一丝暖意。尤其是杨林敢逆着他的脾气公然给他送礼,真是令他恨爱交加。他提笔给杨林回信,只写了两句话——“少年得志不可忘乎所以。凡事以国事为重,下不为例。”

杨林自升为参将行副将事后,除了叆阳本地的士绅商贾、地主大户们不断送钱送物表示恭贺。就连周边的镇江、凤凰城但凡有头有脸的士绅商贾们也都来了。他们纷纷登门求见杨林,只是为了能让参将大人对自己有个好印象。

按理说凤凰城已经不归杨林管了,但是这些士绅商贾、地主大户们可都是人精。

杨林前途无量说不定哪天又归人家管了。而且看现在的形势,杨参将将来都有可能升为辽东总兵。如果到那个时候自己再来巴结人家,换谁也不会愿意。现在不就是花点儿钱送点儿东西嘛,给参将大人留个好印象比啥都值!

一时间,杨林公署门前车水马龙一眼望不到边。拉着财物的大小车辆能一直排到城门外去。叆阳城内的餐饮、住宿等行业一下子就火了起来。

杨林对这种情况早有准备,一边不厌其烦的接见求见的商贾士绅们,一边将送来的财物登记造册。尔后将这些都充为公用。同时命徐晋等人加强对各行业的监督检查,严禁商家趁机涨价载客。明确告诉商家,谁敢砸了叆阳的名声那么官府就砸了谁的饭碗。

叆阳的商家与杨林都熟络,也都知道这位大人的脾气。谁也不敢顶风作对。这让外来的商贾士绅们对杨林更加敬佩了,对他的赞誉声不绝于耳。

杨林还把来访的商贾士绅、地主大户们聚在一起,设宴款待他们。并且逐一与他们敬酒寒暄。这把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感动的不得了。这可是朝廷三品武官啊,能与自己喝酒,那真是自家祖坟冒青烟了。

趁着酒劲儿,这些人拍着胸脯向杨林保证,只要参将大人在叆阳一天,自己逢年过节就必会来拜访。要是缺粮缺钱尽管和自己这些人打招呼,保证不会让参将大人失望。

杨林对此也是满口答应。他着重提醒凤凰城的商贾士绅们,管辖他们的马进忠是自己生死之交的大哥,回去后要多支持他。引得这些人一片允诺。

杨林还给众人详细介绍了叆阳正在进行的“归村并屯、建设堡寨、组建民团”及其这么做的意义。又是引得这些人一阵惊呼和赞叹。因为只要遇到兵荒马乱的年月,他们这一阶层都是首当其冲。贼来了贼抢、匪来了匪劫,朝廷来了就是一片摊派薅羊毛。归根结底他们就是没有自保能力。

如今杨林这个主张实在是太好了,不能让自己能砌筑堡寨,还能建立民团。民团是啥?实质上就是兵啊。有了兵,老子还怕谁来抢嘛!?

次日,杨林又领着这些人参观军营、城防设施、武器装备、马市边贸等,让他们观摩了官兵各种训练。而且还让他们也拿起火枪或弓箭,进行打靶体验。

第三日,杨林又领着他们去城外各村屯,观看“归村并屯、建设堡寨”的工程进度。因为开工较晚,各堡寨只是完成了地基的挖掘。只有少数村屯垒砌了一两尺高的寨墙。工地上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场景。

这下子让这些商贾士绅、地主大户们坐不住了。满脸都是羡慕嫉妒恨的表情。

最新小说: 梁人者说之二1996一1997 宇宙生灵 精酿三国 梦林游记 宁静与喧嚣 夜幕之后的人生百态 不默而生 史记1:金白水清 汉末之群英逐鹿 三侠五义笔记